2024年10月21日

玉雕不缺新缺的是内涵

“作品太传统了,缺乏新意!”
这是近几年,外界及行业对一些作品发出的声音,也是从近几年的拍卖会及玉雕评比中也出现的现象:许多作品有似曾相识的感觉。
不少玉雕人也提到如今的藏家很挑剔,也自己常常提到力求创新,但在整个玉器市场人气低迷、成交清淡。对于玉雕创新,面对市场感到有些焦虑……
在谈此话题之前,我们理解什么是创新?简单来说,就是以前没有的现在被创作出来叫创新,那么,在以前的基础进行创作以及其他工美艺术借鉴过来的雕刻,我们用借鉴和创意来理解可能更为恰当。
不可否认,和田玉玉雕的发展超过以往的任何时间,不管从规模、材料、题材,说到创新我们多指现当代审美及影响下的雕刻的题材的作品。
对于当代题材,不过很多玉雕人表示,创新的作品似乎没有市场,大家还是喜欢佛、仿古等系列的题材,许多行业人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作品,没有底蕴、没有内涵。这些题材不会成为主流,那问题究竟出在哪?
就此话题,雕叔就以此来谈几点所谓的“创新”作品出现几个问题:
1、创作要有依据,有文化作支撑
俗话说“雕必有意,意比吉祥”,这是传统文化带给玉雕的一顶帽子,大多数的玉雕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传统文化,题材和内容相对比较固化,但未必说我雕刻个阴阳八卦在上面,就代表这是周易的思想,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就是把它说明的问题具体化,表达出来。
简单来说比如你把周易阐述的阴阳(用哲学来说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的转化)通过玉雕艺术把它融入到作品中,这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精髓。所以,角度需要求新求变,即使是传统题材也可以在表现形式和制作工艺上寻求变化。如果只是一味地延续复制原有的作品风格,其作品只能逐渐沦为量产化的工艺品,其艺术附加值会大大降低。创新要以要有依据,有文化作支撑,才能走得更久,经得起岁月的考验。
2、符合大众的审美,不能俗气
以裸女题材为例,“裸女”是当代的一种形式,这类作品,它属于小众的艺术,它也不会是主流。用不少买家的话说 “就算看好裸女挂件,也没法戴呀。回头戴着给朋友看到,多尴尬呀。”
当然,这里我并未否定“裸女”这一题材,但在国人的意识形态里,还没达到大众都能认可和接受的程度。有些人跟风创新,甚至不顾社会风俗创作一些与社会文化相悖的作品,把行业或市场带入庸俗化。玉雕创新是值得提倡的,但是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。
3、创作不能成为一时的娱乐
比如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,成了不少人的雕刻题材,这些作品它是带有时令性的,在近一点比如说,中秋不少玉雕人创作的“月饼”,在中秋节很火,但时间一过,变成了压箱底东西了,经不住时间的考验。
玉雕,娱乐性太强,艺术性就会减弱,一不小心就会沦为工艺品,这也要求玉雕人在创作的时候把握一个平衡点。